新闻资讯
教师沙龙活动 | 公司许楠老师作题为“假设性同意的道德力量:误区与前景”的报告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5-06-25
本网讯(通讯员 刘浩)6月19日中午,太阳成集团第27次教师午餐研讨会在振华楼太阳成集团tyc1050B107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教研室博士后许楠老师作题为“假设性同意的道德力量:误区与前景”的报告,由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教研室陈江进教授主持。
许楠老师主讲
陈江进老师主持
引论环节,许楠老师提出四个案例,以测试在场师生关于“假设性同意”的直觉。这些案例有三个共同点:首先,涉事行为均应该得到行为对象的有效同意;其次,行为对象均失去了表示同意或者拒绝的能力;第三,行为主体均运用了反事实情景(counterfactual situation),即“如果某某情景发生(它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根据这些共同点,“假设性同意”的理念可被简单提炼为:“在一些情况下,尽管行为对象没有明确同意行为主体做出某个行为,但主体可以推断,在一个反事实情景中,行为对象会(would)同意行为主体做出某个行为。”根据对在场师生对四个典型案例的直觉反应,在一些情形下,主体诉诸假设性同意来行动是道德上可接受的,在另一些情形下则并非如此。本次报告旨在为解释这种直觉差异做出一些预备工作。
正文部分,许楠老师首先给出了假设性同意的定义,即“尽管X没有同意Y做出某个行为φ,但却可以合理推断,当某些条件能够得到满足时(were to obtain),X会(would)同意Y做φ。”按照这一定义,引论环节提出的困惑可表述为“在什么时候,诉诸假设性同意去做某个行为是被允许的,在什么时候,诉诸假设性同意去做某个行为时又是禁止的?为什么?”
正文第二部分讨论了假设性同意的适用范围。由于要讨论的问题在于假设性同意何时具有道德力量,因此需要首先确保假设性同意在道德上有意义,将那些不属于假设性同意的情况排除在外。假设性同意的适用条件包括三点:1.当事人的有效同意在判断某个行为是否正当上原本就发挥决定性作用。2.反事实情境应确保对象有基本的行使能动性的能力。3.反事实情景不能包含对象的某个信念或偏好(挫败因子),使其根本不可能同意。
正文第三部分,许楠老师讨论了对假设性同意的“标准指控”。按照这种指控,即便满足适用标准,假设性同意也并没有发挥道德力量,或者说,假设性同意根本就不具备道德力量。其理由在于,当我们推断对象在反事实情境中会同意某个行为时,我们发现总有一些深层理由使得对象同意该行为,而这些理由才发挥了实质性作用。对这种指控,许楠老师给出了消极和积极两方面回应。首先,就消极回应而言,假设性同意带来了一个新变量,即获悉个人偏好的可能性,进而可以区分两种情形:可能获悉/不可能获悉。当主体不可能获悉对象偏好时,行为是否契合于对象的偏好实际上与假设性同意无关。其次,就积极回应而言,沃尔德龙(Jeremy Waldron)关于意愿和理由的区分启发我们,一个行为的主客体双方,其行为正当性基础并不对称,这一点使得假设性同意在发挥作用时,并不需要依仗于意愿背后的理由。
第四部分,许楠老师讨论了对解释假设性同意的道德力量而言更为棘手的问题,即“情态属性”要求,即假设性同意中的反事实情景不仅应当确保对象具备基本的行使能动性的能力,而且还要将对象的自主性实际特征包含在内。但许楠老师认为,这些情态性属性使得假设性同意具有悖论性质——首先,某些情境下,我们难以判断哪一种实际特征是占据主导的,或者说是不可被剔除的;其次,即使我们能够辨别出哪一种实际特征更为根本,我们在判断假设性同意的道德力量时,依然可能会产生误判;最后,行为对象的实际特征在不同情境下确实有所差异,但这些差异表现为何,坚持情态属性要求的人并没有给出答案。
第五部分,许楠老师讨论了解释关于假设性同意的道德力量的直觉差异的可能方向,即对“自主性”进行区分。这一部分,许楠老师主要分析了David Enoch做出的非异化(non-alienation)和个人主权(sovereignty)的区分是否深刻影响了我们解释引论中的道德直觉差异。许楠老师认为,非异化和个人主权的区分的确具备解释效力,即便这二者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引入假设性同意之后,这二者的道德权重会发生深刻变化。简言之,非异化在其中并不发挥作用,而个人主权则始终发挥作用。因此,即便这一区分确实能够部分解释我们的直觉差异,但却并没有提供一个确切的和相对普遍的理论答案。在许楠老师看来,后续工作的关键,便是明确不同类型的自主性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容纳反事实情境,即在多大程度上能进行“假设化”处理。
报告后,陈江进教授对本场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葛四友、曹彦、苏德超、严璨、黄超等老师在自由讨论阶段围绕代理人决定问题、非异化与个人主权的极端冲突情境、社会公德是否构成影响假设性同意的变量、边缘处境案例在伦理学讨论中的适用性等议题提问并讨论。针对这些议题,许楠与上述老师充分交换了看法。整场学术沙龙在轻松热烈的讨论后圆满结束。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